网上征文_高中组

你的位置:首页->活动中心->主题活动->网上征文11.4.23->网上征文_高中组
 
反思戊戌——穿越时空,对话任公
作者:冯熙航 组别: 高中组

优胜奖 

 

1898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,从这一年开始,中国迈出了从一个中世纪的国家走向现代国家的步伐。1898年的戊戌变法距今天已经整整一百一十三年。有一位青年,他从戊戌变法开始登上中国思想政治舞台,他既是旧时代的士大夫,也是新时代的启蒙者,他用“善变”、“多变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代的人格。他就是梁启超。

 

远远的,我看见一身素青长衫的任公。

面对那碧波荡漾的湖水,他心情凄凉,仰天长叹。“男儿志兮天下事,但有进兮不有止,言志已酬便无志”,一首《志未酬》,问君之志几时酬?志亦无尽量,酬亦无尽时。

戊戌变法失败,他只能无奈地逃往日本。苦笑,叹息——十二岁成为秀才,十六中举,十七拜康有为为师,广结挚友;公车上书、强学会、《时务报》还有时务学堂,自己的每一步都浸润血汗,以拯救民族为己任——如今却要逃离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阵地,而顽固贵族势力厚如磐石,难以撼动。他的脸色苍白,浮现着悲壮之气。低头轻抚掌中的玉玦,呵!自己有多么无知?倚靠无实权的皇帝,变法期间软弱妥协,又轻信奸人的片面之词,变法遭遇挫折又妄想寄希望于求助西方帝国主义,本是为民为国变法却连人心也逐渐散失……没想到短短百天,维新事业功败垂成,同志好友饮刀菜市口,自己断发走扶桑,可伤可悲!中国未来又将何去何从?想到这里,他的眼角渐渐渗出泪水,打湿脸庞。

男儿有泪不轻弹!

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愁苦折磨的一代文人大师拨动了。

“任公先生。”我上前唤他。

他惊愕地看着我,抬袖轻轻擦了擦脸。

“先生,若一开始没有实行变法,您现在也许荣华富贵身居高位。而现在,六君子惨死菜市口,您也亡命日本,您可后悔?”

“变法,我是决计不会后悔的。”他扯开嘴角笑了一下说道,“中国民智未开,鼓动民气进行革命,其结果只能引起暴民骚动,杀人盈野。所以中国需要变法来救亡图存,而君主立宪就比较符合中国国情。你看,日本原是中国的‘附属国’,而如今它已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,实行的即是立宪制。中国与日本又有什么不同呢?中国必定也能与日本一样走向强盛。”

“但变法过程中,您与您的老师康有为先生坚持渐进改革却将原先所主张的设议院、开国会、定宪法等政治措施搁置在了一旁。”

“是的。”他深深叹了一口气,“变法本身没有错,是我们错了,从一开始就错了——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,而真正的政治核心却是慈禧。我们没有积极去争取控制着朝政的慈禧对变法的支持,反而在光绪与慈禧矛盾日深的情况下,卷入了后党、帝党之争的漩涡,后来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,把孔子说成革命家,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,这样是不错,可是……封建残余太浓厚。而且,坚持渐进变革也造成我们行事拖沓优柔寡断;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,我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……因此变法如同昙花一现,很快归于失败。”说完了这么一大段话,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,似一把利剑,将要穿透时间与空间,深深地扎进历史的长河之中。

“先生,您常说,‘凡作事,将成功之时,其困难最甚。行百里者半九十,有志当世之务者,不可不戒,不可不勉’,而现在,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,先生有没有想过另一种方法呢?比如说……革命?”

“我变法是要救中国,不是救大清。倘若……革命能让中国摆脱现状,我当然是支持的。不过我依然反对革命,坚持立宪。毕竟现在在中国革命,国必大乱。”

“先生……”

“你不必再说。变法不成功,不仅是我的悲哀,也是老师和六君子的悲哀,更是整个中国的悲哀!但我不会放弃!我一定会继续寻找改良的方法,直至找到为止!”

梁任公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。一个坚定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。
    
我静静地伫立在湖边,四周山水清丽秀美,鸟儿在峰峦间飞舞,一派欣欣向荣。洋轮从身边飞驰,激起一波愤怒。是的,帝国主义虽强,可中国民心仍在,国虽危难,可国民仍有士气。风中似乎飘来任公坚定不移的声音:

“吾国人不能舍身救国者,非以家累即以身累,非破家不能救国,非杀身不能成仁……吾辈不论成败是非,尽力做将去,万一失败,同志杀尽,只留自己一身,此志仍不可灭,仍须尽力进行……”

查看、发表评论
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05008048号

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1011 邮编:518026 电话:0755-82093377;0755-820934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