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胜奖
夜冷清,独饮千言万语。难舍弃,思国心情。灯欲尽,独锁千愁万绪。言难启,诀别吾妻。烽火泪,滴尽相思意,情缘魂梦相系。方寸心,只愿天下情侣,不再有泪如你。意映卿卿如唔: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,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,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……
——《诀别》
台湾拍过一部电影《碧血黄花》,童安格为此写了一首歌《诀别》,此歌纪念的是在1911年黄兴等发动广州起义中死去的林觉民。
林觉民当时年仅二十四岁,是两个孩子的父亲,一个孩子四岁,另一个还在他的妻子腹中,他还是一个与他的相濡以沫女人的丈夫,一个孤身的老人的儿子。
从《诀别》中可以看出,他对他的妻子的情有多深,但他还是头也不回地走上了诀别的革命道路。
广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前奏。当时广州起义因事情败漏而提早进行,但并未成功。
失败后,林觉民不幸被捕。当时,在清两广总督张鸣岐亲自的审讯下,林觉民毫无惧色,在大堂上还侃侃而谈,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,宣传革命道理。每当谈到清的无能时,就捶胸顿足,激愤之情难以自已。他还劝导清吏应献身为国,用革命来清除清政府统治。在场官僚无不为他的真挚而打动,但没有人愿意支持他。两广总督看中他的才气要求他投降,并保证若他投降定当委以重任,他毅然拒绝。最终,他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,从容就义。
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起义,林觉民也是枉死了。而我认为这次起义为辛亥革命打下了丰实的基础。
第一,广东思想解放较早。广东广州与外贸易由来已久,人们接受外来思想影响较多,还有一大批接受新思想支持革命的新军存在,加之受过太平军的强烈思想打击。因此,当时的广东已变成清政府管辖的思想薄弱区域。受到此次打击后,更是加快了民主思想的传播。
第二,当时属两广最为富庶,且广东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,受到起义的影响,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。也为革命带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的援助。
第三,在此之后他们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播。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的反响。又因起义的人中大部分为留学生,所以引起了留学生和海外人士的极大支持,更是起了巨大的宣传效果。使已经成了“洋人的朝廷”的清政府成为众矢之的,更让所有百姓唾弃。
第四,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却震动了全国,也震动了世界,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。
因而,林觉民并没有枉死,就如他信中所说的那样,他是为更多的人的幸福而《诀别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