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胜奖
亲爱的鲁迅先生:
您好!
我是中国新生代的一个女孩;是一个常常流连在您文章的学生;也是一个经常被父母管东管西的一个小孩。
在读您的文章时,我常常在想,这时的社会,和那时的社会,到底有什么不同,又有什么相像的地方?
今天,我写的这封信,就是向您要答案的时光机。
我在您的文章里,看到您在《故乡》所描述的您那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,一副残破不堪的模样,我不禁把它与自己虽人少却美丽依旧的故乡相连起来。
为什么同样是故乡,却是两幅不同的模样呢?恐怕是社会的变迁和时间的关系吧。虽然当时的社会封建又混乱,但却不缺一抓一大把的英雄好汉、大文豪;而现在的社会文化提高了,生活好了,文明却下降了。
这就是所谓的有得有失吗?不禁感叹。
天知道我们这些小孩有多羡慕当时旧社会小孩,每天在外面到处游玩,懵懵懂懂地看着家外面世界的另一面,在家细心地分担父母身上的十字架,每天虽劳苦却也过得有滋有味;我们呢,虽然有比当时还要先进的电脑,但在某些时刻,还是感到一层又一层的枷锁套在身上,逃也逃不走,挣又挣不脱。
什么电脑的,只能是在爸妈无暇关照我们的瞬间,而从时间那偷来的一点空隙;什么乐趣的,只能从枷锁的缝隙中往外看,惊喜地看着枷锁外面的一切事物;什么伤心忧愁的,当然也轮不到我们,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宠儿,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奴隶,不止我们,大人们也是这个时代的奴隶。
我们是学习的奴隶,每时每刻努力地从学习中找到一丝在枯燥中硬挤出来的乐趣;大人们则是事业的奴隶,每天努力地想着怎么从事业中提高自己的工资,拉大与别人比赛的距离。
这个世界的人,都是同病相怜的人。
鲁迅先生,您懂我的羡慕吗?
此致
敬礼!
深圳市洪湖小学六(4)班张俊莹
2011年3月13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