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板


你的位置:首页 -> 关于我们 -> 公告板
 
余光中先生莅临我馆
发布日期: 2010-08-25
9

 

2010年8月24日,著名的诗人、散文家、评论家、翻译家余光中先生莅临了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,并在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国学馆与他的“粉丝”小读者们欢聚一堂。余老向小读者们发表了一场关于国学的演讲,余老根据自己的经历,就国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、为何要学国学、如何学好国学等方面给小读者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。

 

 

 

 

 以下是余老的演讲片段: 

  “我”读的书 

 “我在读中学的时候,大概十二岁,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,我父亲觉得我应该读一点古文,读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,《留侯论》等,我一个舅舅也教我读《赤壁赋》、《秋声赋》、《归田园居》、《五柳先生传》等,所以我很幸运,十二岁就为我开启了古典文学之门,因此,我觉得,我今日能做一个作家,写了几十本书,当然都算是白话新文学,不过我觉得我的白话文里面,有古文的骨干。”

白话与文言 

  “从‘五四'以来,虽然白话文是主流,做教科书(的文章)也是白话,很多学者写文章也是白话,报纸上用的语言也是白话,可是文言跟我们有没有关系呢?难道就永远作废了吗?其实不然,我近来的演讲常常讲到这件事情,因为文言虽然是不成为主流,不拿来办报纸,不拿来教课,不拿来杂志上登载,可是文言改变了一个身份,还是留下来了,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有关系。比如,我们每个人都能讲很多成语,成语当然分很多类,其中有一类是特别有特色,它很简洁,简单明了,它是对仗的,它又是平仄铿锵的。”    

读书与写作 

  “我自己写文章,有一个说法,“白以为常,文以应变”,白话是常态,是主流,可是碰到有一些场合,我需要把文章写得很简洁,很凝练,有弹性,需要变化的时候我就酌量地用一点文言。当然不是用很冷僻,很高古的文言,而是用一些比较浅近的,可以把握的文言。就像你们读《三国演义》,在旧小说里面大概都是白话的,《水浒》、《西游》,《红楼》比较深一点,比较曲折比较复杂,《儒林外史》等,更不要说更通俗的一些比如《七侠五义》、《包公案》、《施公案》等,但我们所读的旧小说《三国演义》跟《三国志》不一样,《三国志》是文言,《三国演义》是比较低阶的比较浅近的文言,我们读《三国演义》对我们学习文言很有帮助。《三国演义》里面人物讲的话,可以直接用到连续剧里面去,很流畅。我一直觉得在白话和文言之间有一种过渡的第三种语言,就是旧小说的语言。在(读旧小说的)不知不觉中,把我们的中文学通了。旧小说我建议大家不妨读读。”

 勉励小读者 

  "我觉得,诸位能在深圳有这么好的图书馆,这么好的环境,还有这样的国学馆,俨然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读书的地方,在这里面甚至有着面对朱熹王阳明的感觉,能够恢复这样的古风,是你们的一种幸福。因为在一切西化的热潮中,能有一个地方让你平心静气地来读读古人的书,一定是很有帮助。"

  “你们知道我读中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环境吗?根本就是茅草房,学生坐的椅子是条长条板凳,每条长条板凳上面坐了五六个学生。天气也很冷,下课的时候就‘挤油渣’,你挤我我挤你来取暖。我们上到第四堂课的时候就会饥肠辘辘,就想吃饭,下课铃声一响,就象三峡泄洪一样一起奔向餐厅。当时我们的营养也非常不好,可是当时我们也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,我们贫于物质,不过,富于自然,因为我们跟青蛙、蜻蜓、蝴蝶,跟大自然的万物直接亲近,我在四川读中学六年,日后我跟大自然的感情就是在那个时候培养出来的。深圳还是有条河,有很多山,我觉得诸位在这个环境里还是很幸福的。”

 

小读者们还为余老朗诵了余老的作品《纸船》,之后还有小读者朗诵自己的诗作,余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鼓励。最后,小读者们为余老献上礼物——手工制作的寿桃,祝余老健康长寿。会后,余老与小读者们合影留念并签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05008048号

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1011 邮编:518026 电话:0755-82093377